正文 晴路緩緩(完) — 第十章 初中、初衷(1)-仗勢欺人

故事终将翻开崭新的一页。

然而,顾盼晴的执拗却仍然持续不减。

她实在太执着了。

她难道对什麽事都这麽执着吗?

但、幸好。

幸好她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执着。

九月,又是一个开学季。

新生入学的这一天,顾盼晴穿着国小制服站在指定的班级门口,上头班牌写着七年六班,她望了一会,才提起脚步正要走进去,後头就有人飞速地撞了过来,抢在她前头闯入教室。

几个跟顾盼晴同国小的往後一看,纷纷为那人捏了把冷汗。

一开学就惹到流氓晴,以後日子还要不要过了?

然後,他们再仔细一瞧。

不看还好,一看脑眼昏花。

原来都是认识的。

不禁暗叫,自己怎麽这麽倒楣,居然跟这两大难搞的人物在同一班!

升上初中的顾大小姐皱起眉,盯着前方高大的背影,感觉有点熟悉。

可是速度太快,看不清他的面容。

但是,有一点她无法接受。

菸味太重。

「嗨。」

顾盼晴还没回过神,陌生又熟悉的嗓音就从後方响起,她回过身,愣愣瞧着眼前整整高了超过自己一颗头的……唐文哲?

她差点就认不出来。

才两个多月没见,怎麽跟换了个人似的?

就连声音都也不一样了。

顾盼晴无语望他。

唐文哲朝她浅浅一笑,然後别来无恙地说:「又见面了。」语调风平浪静,彷佛在这里见到她是理所应当的一样。

但其实,这一切得来不易。

顾小夫人原先坚持顾盼晴一但毕业就必须出国深造,但她这个想法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她,而是顾小夫人向来嫌弃她就读的这间国小,她当初还没有立场説事,但如今肚子里可是怀了顾丰鼎的「龙种」,小学就算了,若是连初中也随便拣了间名不见经传的念,怕将来说出去会给人家笑,要是连她的宝贝儿子都受波及那可就不好了。

但是,她终究小觑了顾盼晴的执拗。

沈敬阳可以在沈伯母的威逼下妥协,但同样的招式要套用在顾盼晴身上简直是痴人说梦。

她为了这件事跟小夫人杠上,最後甚至把出差在外的父亲与二太太都给招了回来。她没有说坚持的原因,然而在没有人理解的情况下,唯有二太太站出来替她说情。

究竟被下了什麽符?

还好,顾丰鼎是个明事理的人,跟他说道理他是能够听进去的,二太太的手腕十分高明,顾小夫人的失败昭然若揭。

无论二太太对顾盼晴是真心实意,或只是抱持就是要与小夫人对杠的立场,这件闹了将近两个月的事情总算落幕,顾盼晴如愿以偿。

整个过程说容易其实也不容易,但说不容易又貌似有些言重了。

顾盼晴终究是顾盼晴,她说要就是要,不要就是不要,绝无旁徨、亦无二心。

顾盼晴不发一语地望着眼前唐文哲。

太高了。

她想,要让一个人臣服於你的方法,无非就是打败他。

当然,对付每个人的方法不尽相同,孔子的思想也涵盖了「因材施教」,她亦是向来都十分「推崇」,可唯独对唐文哲,她完全没有方向。

除了变得比他更厉害,她也实在是想不出其他法子。但多年以来,还是处处赢不了,而如今居然连身高都输了。

於是,她莫名其妙叹了一口气,然後默默往前走,挑了一个窗边的位置随意落座。唐文哲也没说什麽,只是笑笑跟在後头,选了她旁边的位置坐下。

日子一天一天过,新生们很快步入正轨。

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,第一次段考的成绩也已经出炉。

司令台上正在颁奖,头一次看见唐文哲排到了第二的位置。

顾盼晴站在他後头,整个人都被他挡住了,直到下台的时候,她才有机会瞥了眼那个打败唐文哲,全校第一的女孩子,很多人传言,她的成绩都是作弊来的。

顾盼晴归列队伍的时候,终於想起了她是谁。

正是当初那个拿着手机,公布纪春花家的那个人。

真是冤家路窄。

纪春花正好又是跟那人同一班。

升上初中,顾盼晴不忘「初衷」。

缠住唐文哲的人更多了,尤其是女的,而顾盼晴「小骑士」也就更加有用武之地了。

顾盼晴就是那种无法眼睁睁看着别人占据自己「东西」的人,谁只要太过接近她的「东西」,她都是直接快刀斩乱麻的。

从前的座位分配都是由导师订定,如今政策不一样了,新生入学时可以自由选择,但从段考後开始,前十名仍可自己选,十名後的由抽签决定。

有了这道圣令,顾盼晴彷如得到免死金牌,当然也就更明目张胆地抓着唐文哲不放。这对於一干跟她同国小的人来说并不意外,反正这本来就是流氓晴的日常。

但是,其他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可就不这麽想了。

谣言传得不太好听,但顶多就是那样了。

然而,对於入不了眼的东西,顾盼晴也不是很在意,别来打扰她就行了。

但、一开始的时候,总会有几个不信邪,非要来挑战她的人。

就像当年,那个花间与蝶共舞,最後却又踩死白蝶的女孩。

她就是那个非要踩顾盼晴底线的最佳代表。

於是下场,无怪乎此──

「你、」女孩在某次,顾盼晴例行「清君侧」任务时,这样忍无可忍,怒指、并大声斥喝,「你根本仗势欺人!」

然而,除了勇气可嘉之外,她的下场自然不会有其他意外。

仗势欺人?

是啊,正是。

那又怎样呢?

顾盼晴认为这番发言十分没有意义。

如果您喜欢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